编前语: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。在中国,肥胖率持续攀升,不仅影响个人健康,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。在此背景下,科学的体重管理已经成为全民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。
为了深入探讨肥胖防治的现状与未来,分享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与创新模式,新华网特别策划了系列访谈栏目《减重大咖说》,邀请多家医院在体重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,围绕体重管理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,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新华网广州9月12日电(记者 宫晓倩)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多样化,肥胖不再是个别人的困扰,而是成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。面对这一挑战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其中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的发布,为肥胖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。近日,新华网邀请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(以下简称“广医四院”)党委委员、副院长夏菊梅及临床营养科副主任(主持工作)蒋婵,共同围绕体重管理相关内容开展深入交流。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夏菊梅(中)及临床营养科副主任(主持工作)蒋婵(左)接受新华网采访
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承担着体重管理的关键职能
肥胖是“众病之源”,它不仅影响外观,更会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,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压、关节炎等。近年来,我国肥胖问题愈发凸显,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挑战。
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,去年我国16部门联合发布了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,明确指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。夏菊梅表示,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的发布,标志着我国肥胖防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该方案覆盖全生命周期,强调全民参与,为肥胖防控工作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框架,促进我国肥胖防控从碎片化转向系统治理。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夏菊梅
“在这个过程中,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承担着体重管理的关键职能。”夏菊梅指出,“我们不仅要规范诊疗流程,提升服务质量,还要成为科普教育的主力军,消除公众的认知误区。同时,医院依托健康档案系统,动态追踪患者体重变化,参与区域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,为政策调整提供循证依据。”
蒋婵介绍说,广东省成人超重肥胖率已接近五成,中小学生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。这一现状对医院的体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广医四院通过制定医务人员体重管理指导要点,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,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。
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,综合解决肥胖管理难点
为了积极响应国家“体重管理年”三年行动计划,为广州市增城区及周边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科学、专业的体重管理服务,近日,广医四院正式成立体重管理一体化中心,开启科学减重新征程。
“多学科协作是广医四院体重管理工作的核心优势。”蒋婵在介绍中心特色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。她指出,肥胖不只是营养问题,还涉及到内分泌、运动、心理等多个方面。因此,广医四院体重管理一体化中心整合了多学科资源,形成了全周期、一站式的闭环管理模式。
在这个模式下,内分泌科负责肥胖相关疾病的筛查和诊疗,制定医学干预方案;营养科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等设备量化评估,提供动态膳食处方;康复医学科设计阶梯式运动方案,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实现运动量远程监测。此外,还有中医、心理、胃肠、消化等多个科室共同参与,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。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(主持工作)蒋婵
“从精准筛查、分层干预到动态追踪、无缝隙转诊,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,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、有效的治疗。”蒋婵举例说,“比如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,内分泌医师快速接诊,如果需要手术,减重外科会在48小时内完成评估。同时,我们营养科制定个性化食谱,代谢外科术前菌群调理,术后营养阶梯重建,精神心理科对于情绪性暴食等开展个性化治疗,展开相关训练。”
利用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,通过制度重构和流程再造,广医四院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,带动了相关科室的门诊量增长。
夏菊梅指出,“多学科协作是通过协同效应‘做乘法’,既能提升疗效,又能优化资源配置。中心充分发挥各科室优势,综合解决肥胖症诊疗服务和管理存在诸多痛点、难点,形成增城区行之有效的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,给社区医院优化体重管理诊疗路径做好榜样,也为疾控中心及家庭体重管理做好科普宣教打下基础。”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体重管理一体化中心
科学数据已成为体重管理的核心驱动力
在医疗健康领域不断追求精准化、个性化的当下,数据正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。
“在精准医学时代,科学数据已成为体重管理的核心驱动力。”蒋婵在谈到数据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时介绍说,广医四院体重管理一体化中心通过多维度、动态化的数据采集与分析,实现了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变革。
蒋婵介绍说,“通过精准数据,我们能够做到代谢水平的精准评估、行为模式的客观量化以及分子机制的深度解析。数据驱动着我们精准实施减重策略。”
例如,基于这些数据,医院可以生成个性化的营养方案,动态调整干预强度,甚至预测与预防体重反弹。蒋婵分享了一个成功案例,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,BMI高达31.2,合并脂肪肝和空腹血糖异常。通过精准数据检测,中心发现他的实际代谢比公式计算值低15%,且存在夜间胰岛素抵抗。据此,中心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,并动态调整干预强度。最终,3个月后患者的体重下降了12kg,空腹血糖也恢复了正常。
此外,学科建设及发展离不开医院精益管理推动。广医四院致力于构建标准化、规范化的体重管理一体化服务体系,提升多科室资源利用效率和体重管理服务质量。
“标准化、规范化的体重管理是医院从‘被动治疗’转向‘主动健康管理’的战略抓手。其价值不仅在于降低包括肥胖症在内的慢性病负担,更是通过标准化服务提升运营效率、专科能力及社会影响力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”夏菊梅表示,作为增城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单位,未来医院将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及医院实践经验,继续深化区域医疗中心职能,提升区域内慢病防控能力。一方面,推动医疗资源下沉,派专家到基层指导,提升基层慢病管理能力;另一方面,实现医防融合,联合社区公卫开展高危人群筛查;同时,创新支付机制,联动医联体单位,节约医保资源,减轻患者负担,做好疾病防范。
“未来,广医四院将不断完善与推广成功经验,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祉,也为医疗行业的进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。”夏菊梅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