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从确诊时的生不如死,到如今重获新生,我想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,让大家不要放弃希望。”37 岁的刘明坐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随访诊室里,脸上带着释然的笑容。2023年11月,他被确诊为乙状结肠腺癌并伴随转移,一度濒临绝望,而如今,在免疫治疗与化疗、放疗的联合治疗下,他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,重新拥抱正常生活。
这不仅是一个患者的抗癌奇迹,更折射出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—— 免疫治疗正与传统治疗手段深度融合,为越来越多患者打开 “生命之窗”。
综合治疗破局:免疫 + 放化疗带来生存转机,在刘明陷入绝境时,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心翔教授给出专业解答与鼓励:“基因检测显示你属于 pMMR(肿瘤突变负荷)较低类型,对免疫治疗不是特别敏感,但我们有国际领先的新研究方案,通过放疗联合免疫治疗、化疗,很多患者肿瘤退缩效果很好,50% 以上患者病灶甚至能完全消退。”
“免疫治疗、手术治疗都只是开始,肿瘤治疗是全程化管理。”李心翔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,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而言,治疗后的护理与随访同样关键。
如今的刘明严格遵循医嘱,坚持用药、定期随访,生活作息规律,还主动通过运动提升免疫力。“现在身体恢复得不错,但愿永远不要复发。”他感慨道,“刚确诊时觉得天塌了,现在熬过来了,特别感谢李教授和医护团队,让我重获新生。”
采访中,李心翔教授还提及目前的一个严峻现状: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,且患者年龄不断年轻化。“以前结直肠癌多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,现在30-40岁的患者也不少见。”李教授建议:45岁以上人群应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筛查;若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属于高危人群(如长期便秘、肠道息肉患者),筛查年龄需提前至40岁。
刘明的重生,是医学进步的见证,更是“不放弃”信念的胜利。未来,#为健康加冕#特别节目还将持续关注,记录更多癌症患者在医学助力下重获健康的故事。